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总工会坚持“大抓基层”工作导向,奉行强基固本理念,从源头做起,从基层抓起,充分激发全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把服务基层和职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立足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并重,围绕“两新”组织、五大领域和八大群体建会入会重点,通过建立党工共建联动机制,开展专项法律宣传活动,组建突击月活动,工会组织和行业协会配合行动,典型示范现场观摩带动模式,组织培训、分类指导、强化服务等方式,提高组建率和成功率。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全区民营医疗、教育培训、物业管理、物流快递、货车司机等工会组建10个,吸收会员6000多名,全区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和会员入会率不断提高。深化工会职工之家“实体化”建设,出台重点企业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星级评选办法,突出以活动项目为奖励基层工会的考核激励方法,全年新报10家活动项目,上报上级工会助资奖励,推进全区基层工会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立足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区总工会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积极争取区委组织部门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全区20个镇(街道)、园区工会主席均由同级副职兼任并随工作变动而及时调整,大多数配备了专兼职副主席,全部安排1名以上社会化工作者专门从事工会工作。在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积极推行由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依法担任工会主席。村(社区)工会主席均由“两委”成员兼任,为开展工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基础保证。区总工会和区委组织部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联合举办了由40多名全区各园区、镇(街道)、系统(主管局)工会主席参加的素质提升培训班。全年还先后组织了基层工会干部、社会化工作者参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工会十七大知识,集体合同、劳动保护、女工保护、法律保障、职工文化等方面培训班,提高工会干部整体素质水平。
三是立足基层联系制度健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服务平台前移,工作重心下移,完善区总工会机关干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和工作联系点等制度。出台《关于区总工会工作人员挂联重点企业工会的通知》,区总工会主要和分管领导及机关全体人员每人挂钩1-3个园区,镇(街道),并联系2-3个基层企业工会,每月至少1天下访调研,及时了解基层,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情况,发现、总结基层的生动实践,了解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基层企业和职工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
四是立足基层职工素质提升。组织基层职工开展以“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劳动最美丽”短视频大赛和“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等主题教育活动 ,在“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比赛中、全区基层职工积极参加,涌跃投稿,共评出一等奖作品2篇,二等奖作品5篇,三等奖作品10篇,优秀奖作品20篇,区总工会对获奖作品予以通报表彰奖励。组织基层职工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活动中贯穿争做诚信企业和争做文明诚信职工倡议签字活动和以宣传党的十九大、工会十七大、端午节、文明创建、诚信守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现场竞答活动,寓教于乐,深受基层职工欢迎。在参加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演讲比赛”活动中,以基层职工组队的选手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参加全市职工创意工间操比赛中,基层企业旺旺代表队分别荣获比赛特等奖、最佳创意奖和优秀组织奖。
五是立足基层职工创新创优。实施清江浦工匠培育工程,在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科技创新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组建了120名工匠培育队伍,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创新合作,组织交流研讨,此项工作被市总评为全市工会工作创新创优项目。澳洋顺昌芦玲入选省技协和劳模专家人才库,被授予首届“淮安十大工匠”。 研发部技术人员祝光主导完成一系列企业技术、管理优化举措,实现研发团队每年完成研发立项10余件,申报专利18件。通过研发项目的产业化,公司生产成本减少达约1200万/年。本人申请专利8项,其中已授权4项。“黄艳梅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全省首批“十佳女劳模创新工作室”。举办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对10名高技能人才和2名技能提升职工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奖励。推荐2名职工申报江苏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新创3个基层职工使基层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创优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杨忠、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