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石油化工及节能环保设备企业,他们以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动力,始终秉持“创新赋能、引智聚力”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全面调动企业职工创新创造潜能,狠抓“人才、创新、合作”三要素,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2022年销售额突破一个亿,并走上上市之路,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迸发出“大能量”......
呈现“普通职工”到“技能高工”的精彩蝶变。企业目前拥有专利112件,其中发明专利37件,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三分之一。这些大都与该企业“工匠”有关,他们从一个“普通职工”到“技能高工”成长成才轨迹平凡而绚丽。何涛就是其中佼佼者,自2006年12月加入江苏科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在企业的生产一线岗位上,致力于焊接方面的难题攻关。参与新材料,新产品方面的制造、研究,做了大量焊接方面的工艺评定和焊接试验,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工作期间先后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大专学历、通过焊接高级技师的考核、取得高级技师职称。何涛在生产过程中解决了很多焊接方面的难题,参与了公司许多重点产品氩弧焊的焊接工作,先后完成换热器、余热锅炉、高温换热器、各类储罐、塔器等化工设备的焊接任务,并陆续取得低合金钢、不锈钢、钛材、镍材、铜合金等多种材质的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等离子弧焊等焊工资格。并且为公司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焊接人员,其中有高级工多名,技师一名。2016年参与了公司核心项目“U型管流化床反应器”的研发工作,承担了尾部弯头障碍焊的焊接工作并取得成功,克服了流化床制造的最大焊接难题。由于流化床项目的成功研发,弥补了国内该产品的短板,打破了国外垄断。何涛还参与研发了“硫酸低温热能回收装置”“ 氯甲烷生产余热回收装置”“有机硅流化床反应器”等新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和装置的市场垄断地位,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行业中引起强烈反响。2019年度“交通控股杯”淮安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2020年度荣获“淮安市技术能手”及“五一创新能手”称号,2021年度荣获“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企业还走出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正、省劳动模范陈建国、市工匠提名人朱从化等诸多荣誉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
展现“企业制造”向“企业创造”的华丽转身。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科圣智能能有今天的辉煌业绩,与企业创新发展领头人董事长许如海功不可没。
许如海,华南理工大学过程控制专业毕业,荣获江苏省科技企业家称号。2001年,许如海放弃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以合伙人的方式加入江苏科圣。当时,江苏科圣收购了濒临倒闭的淮阴化工机械厂,许如海接手负责厂区的生产运营管理工作,他全身心投入其中,用最短时间恢复生产。2003年12月,江苏科圣在淮安挂牌,许如海依靠在发达地区积累的经营理念和搭建的人脉网络,将原厂订单半径不足100公里的市场范围拓展至全国大江南北,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生产经营很快走上正轨。“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针对当时国内有机硅行业生产比较落后,一直被国外巨头‘卡脖子’,国内企业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的现状,许如海明确了主攻目标。联合镇江宏达,依托国内高等学校和中石化研究院所的产品研发能力,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在2008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年产10万吨的有机硅单体流化床反应器,实现国内有机硅行业关键技术突破及重大装备的国产化。从2012年开始,江苏科圣不断迭代技术,再次攻克了单套装置年产20万吨的“放大设计制造”难题,目前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实现产品“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转变。在江苏科圣的会议室内,一整墙的知识产权证书及荣誉文化墙令人震撼——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化工制造示范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1000多万,占销售额的7%左右。这也是许如海引以为自豪的江苏科圣在产品竞争力上拥有话语权的“底气”。
实现“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的正向奔赴。在竞争激烈现实中,江苏科圣智能决策者们意识到,搞科研创新仅依靠本企业技术力量“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各方力量,实现“合作共赢”。在企业内部集思广益,通过创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专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竞赛、师带徒、科技创新创造“五小”活动等方式,调动劳模工匠和职工创新创造潜能,聚合和激发企业科研创新内在动力;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外部资源,合力推进。近年来先后和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及武汉科技大学的博士、教授合作联合申报省市人才项目四项,分别获省双创人才1名,淮上英才4名。公司研发人员1人被列入省“333”人才培养对象,2人获批市“533”人才,建有江苏省化工余热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研发平台。2019年暑期,公司新研发的设备产品三氯氢硅流化床在进行长时间的工作运行时,存在内部U型管尤其是尾部U型管束震动摇晃的现象,公司组织科技人员群策群力开展攻关活动,省劳模陈建国在自身岗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响应公司号召又一次迎难而上,联合企业内部技术骨干,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对设备本身工作原理的深挖,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氯氢硅流化床的U形管束抗震装置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最后获得了成功,并以此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且此专利已获得授权。联合中石化南京设计院共同开发硫酸低温热能回收装备,命名KS001,并成功推入市场,打破长期以来国外技术及市场的封锁,此项产品也让江苏科圣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技术创新开辟了江苏科圣发展的新赛道,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实现了“独木桥”向“立交桥”,“单赛道”向“多赛道”的拓展和延伸。(杨忠、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