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淮安市总工会 劳模风采

“梅花”香自创新来——全省首批“女劳模创新工作室”---淮安市清江浦实小黄艳梅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创”记事

时间:2019-01-24  来源:清江浦区总工会

    2018年,黄艳梅这朵艳丽的梅花再次绽放--淮安市清江浦实小"黄艳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省首批"女劳模创新工作室",市总工会领导亲自到校授牌。"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对她及其创新团队创新奉献精神的最美赞誉。2015年12月,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人才办联合确定市首批特级教师工作室,黄艳梅成为领衔人之一,次年被确立为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黄艳梅劳模工作室在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挂牌,18位成员由优秀中青年教师组建,来自五区十校,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致力课程与教学改革。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明晰发展愿景和方向,以共同的价值追求驱动教师的自我发展,初步形成了集教育研究、教学创新和培训培养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在2016、2017年度考核中均获优秀。工作室研修成果《小学"剧课程"建设实践探索》2016年获批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小学语文"言语主题"单元教学探索与实践》2017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全国模范教师,领衔人黄艳梅充分发挥了劳动模范的引领、辐射作用,工作室2016年12月被评为淮安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2017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黄艳梅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开展"双创"最好的诠释。
    ----以"言语主题"为抓手,破解语文教学难题
    针对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效率不高的现实问题,工作室领衔人黄艳梅曾提出"言语主题"单元教学主张,当时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尚未意识到"言语"这一概念对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的影响。"言语主题"单元教学是以言语表现(写作)为本位、以分解式言语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单元教学形态。"言语主题"基于单元、高于单元,以言语能力为线索,开发和重组单元教学内容,通过各类课型载体(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的教学联动,实现对言语技能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言语主题"单元教学创新之处在于言语能力线(作文教学目标)的梳理与重建,纵向设立年段言语目标,横向植入各单元、各类型文体教学,建立以言语能力目标为主题的言语教学体系,涵养学生的言语生命,这一研究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工作室进一步发展"言语主题"教学主张,重点研究阅读教学中言语方法的发掘与建构。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特性,阅读教学中对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要进行结构转化,并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内在线索和行为逻辑促进学生的言语建构,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于语文实践中内化提升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实质性的变革。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要以文章特有的"言语结构"一以贯之,在教学设计层面把握文本信息、发掘言语结构、设计结构支点,突出阅读转化;在课堂实施中尊重学情,以"研读一一探求一一深化一一运用"作为内在线索的言语建构逻辑,侧重于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真正实现"教结构"、"用结构",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言语表达方法、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围绕这个研究重点,工作室研究团队开展了类问题阅读教学课型研讨,发表了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系列文章。
    ----以凝炼思想为高标,致力教育教学创新 
    作为一名拥有语文特级教师角色的劳模,自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科领域的改革,更应该追求理论自觉与实践能力的高度融合,对教育实践问题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教育立场。为此,黄艳梅劳模工作室注意在实践中反思,从学科教学到教育实践,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从"言语主题"到"全域表达"逐步生成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随着自己实践视野的开阔、研究领域的扩展,工作室团队认识到对于人的生命表达,仅有一般学科上"言语"表达远不能及,要进一步发展"言语"内涵,即由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丰富为多感官言语,由此提出"剧课程"这一概念,基于戏剧,超越戏剧,重体验与表现,小学"剧课程"研究具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与发展价值,并于2016年获批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
    "剧课程"是以课程融合的视角,对学校生活进行融通式架构,将戏剧元素融入到学科教学、班队活动、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开辟素质教育实施路径。这个项目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角色成长"的迫切需要,二是戏剧育人价值的开发,三是儿童学习方式的构筑。项目研究重点主要有:生活体验类课程(学校、家庭、社会)的架构和实践,建设儿童角色体验载体;戏趣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戏剧元素的转化与应用,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戏剧活动类课程(戏剧绘本、读者剧场和戏剧创演)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境内外戏剧教育的比较研究,明晰研究方向和重点;从课程架构入手,梳理儿童生活的主要领域,以"剧"为媒介进行课程设计;深入实践研究,按生活体验、课堂教学、戏剧活动几个主要条块开展案例研究、行动研究;选取个性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提炼出具体的操作经验;加强实践反思、阶段性总结提升工作。结合省前瞻性项目在苏北建立五所共同体研究校的要求,我们还与东海县温泉第一中心小学、灌南县百禄镇中心小学、盐城市日月路小学、泗阳县众兴镇中心小学、淮安市盐河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结盟发展,工作室组织开展多层次送教、送培活动,每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进行课例展示,还通过说课、评课、专题辅导等多种方式展开了深度交流,努力使执教成员与听课教师都能得到启益。
    "剧课程"不是单一地将戏剧作为一个内容进行研究,而是从课程走向教学,从课堂教学走向班级生活,从学校剧场走向社会剧场,通过生活体验、戏趣课堂、戏剧活动,将戏剧结构和戏剧方法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辅之以物质环境、师资团队保障条件,形成系列化的课程实施项目,通过多元的角色体验活动,以期儿童获得同理共情、知识技能、艺术素养,促进儿童多元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建构可具操作和推广的教育教学实践路径和范式。
    ----以团队研修为支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黄艳梅团队通过"理论研读、专题研究、现场讨论、在线论坛、观摩考察"等板块式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研一体化工作室运行模式,打造骨干团队力量,提升工作室成员专业素养,带动了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室加强了理论书籍的阅读,自觉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式,聆听各领域专家教授的高端学术报告,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认识。小组内共读活动、学术研讨交流,从领衔人到每位成员,均能认真学习,用心体验,不断产生碰撞、激活思维,更新理念。两年多以来,工作室成员先后共读了《多元智能理论》《读懂课堂》等10多本书籍,并开展了20多次共读活动或网络学习研讨。2016、2017两年,工作室举办主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20多次,并赴各县区、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地进行课堂教学联动,辐射教师上千人次。薛桂平、王珊等工作室成员在省市各级学科研讨活动中作课60余节,黄玲、杨清璇、胡娟等老师在江苏省"教海探航"、"五四杯"等论文竞赛中频频获奖,上百篇论文、设计发表于省级核心期刊。工作室现有特级教师2名,淮安市学科带头人5名,其余均成为市、区骨干教师。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发展人,黄艳梅特级教师工作室还将研究视线延展到教师的在职成长、人的终身发展问题上。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对学生的身心施以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发展阶段粗略地划分有三个阶段:第一次成长期、成熟期、第二次成长期。 工作室领衔人黄艳梅应邀在《江苏教育》担任专栏主持人,就教师第一次成长、第二次成长问题分别组稿讨论,引起热烈反响。"把握第一次成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师角色内涵、自我提升、师徒文化、培训研修……在教师发展成型阶段植入专业发展基因,能助力教师缔结初心,奋力担当,从而为地方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教师的二次成长,要从高原期突围,克服依靠常规解决问题、习惯于将问题降至自己的经验来应对的模式,教师二次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和个人主体性的发挥,阅读、实践、研究,走向人师、走向课程、走向创造,走向发展,进而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个性、风格和思想。
(杨忠、马海燕、郭颖恒)